楊維聰(1490~1550),字達甫,號方城,固安縣城內(今河北固安)人。生於明孝宗弘治十三年(1500年),其父楊和是成化年間的丙午科舉人。楊維聰是正德十四年解元,正德十六年(1521年)辛巳科狀元,授翰林院修撰、右春坊右中允。嘉靖三年(1524年)七月十二日,朱厚��通知禮部,十六日為父母上冊文、祭告天地、宗廟、社稷,群臣嘩然。七月十五日,維聰與舒芬、楊慎等人等伏左順門哭爭,被廷杖。嘉靖九年,任河南學正。嘉靖十七年授南京實祿寺卿。翌年任太仆寺卿。卒年不詳。輯有《性理諸家解》三十四卷。
楊維聰正德十四年(1519)鄉試考中第一名,解元。正德十五年(1520)會試第十。因武宗當時正在南京“巡幸”,廷試未能如期舉行。武宗回京後不久病逝。世宗即位,召集去年中式諸士共333人舉行殿試,楊維聰以第一甲第一名,大魁天下。
楊維聰奪得狀元後,授翰林院修撰。預修《武宗實錄》成,升為太子中允。“大禮”議起,楊維聰因與楊慎、舒芬一起力諫,並伏左順門哭諫,從而激怒世宗,被廷杖,貶為地方官。嘉靖六年(1527),楊維聰任山西按察司副使,不久,調任河南學政,轉山東布政司參政,升山西布政司右使。嘉靖十五年(1536),轉山東布政司左使。前後任地方官九年,恪盡職守,勤於政務,號稱能臣。任滿調回朝中,任太仆寺卿。嘉靖十九年(1540)致仕,後死於家中。
楊維聰之弟楊維傑為嘉靖五年(1526)丙戌科榜眼。後官至左庶子。兄弟二人躋身鼎甲,一時成為科場盛事。
楊維聰(1490~1550),字達甫,號方城,固安縣城內(今河北固安)人。生於明孝宗弘治十三年(1500年),其父楊和是成化年間的丙午科舉人。楊維聰是正德十四年解元,正德十六年(1521年)辛巳科狀元,授翰林院修撰、右春坊右中允。嘉靖三年(1524年)七月十二日,朱厚��通知禮部,十六日為父母上冊文、祭告天地、宗廟、社稷,群臣嘩然。七月十五日,維聰與舒芬、楊慎等人等伏左順門哭爭,被廷杖。嘉靖九年,任河南學正。嘉靖十七年授南京實祿寺卿。翌年任太仆寺卿。卒年不詳。輯有《性理諸家解》三十四卷。
楊維聰正德十四年(1519)鄉試考中第一名,解元。正德十五年(1520)會試第十。因武宗當時正在南京“巡幸”,廷試未能如期舉行。武宗回京後不久病逝。世宗即位,召集去年中式諸士共333人舉行殿試,楊維聰以第一甲第一名,大魁天下。
楊維聰奪得狀元後,授翰林院修撰。預修《武宗實錄》成,升為太子中允。“大禮”議起,楊維聰因與楊慎、舒芬一起力諫,並伏左順門哭諫,從而激怒世宗,被廷杖,貶為地方官。嘉靖六年(1527),楊維聰任山西按察司副使,不久,調任河南學政,轉山東布政司參政,升山西布政司右使。嘉靖十五年(1536),轉山東布政司左使。前後任地方官九年,恪盡職守,勤於政務,號稱能臣。任滿調回朝中,任太仆寺卿。嘉靖十九年(1540)致仕,後死於家中。
楊維聰之弟楊維傑為嘉靖五年(1526)丙戌科榜眼。後官至左庶子。兄弟二人躋身鼎甲,一時成為科場盛事。
楊維聰相關
明朝狀元明武宗正德十六年(1521)辛巳科 (第49位)
同年(公元1490年)出生的名人:
歐陽衢 (1490~?)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

皇甫衝 (1490~1558) 皇甫四傑 江蘇省蘇州

胡鬆 (1490~1572) 安徽省滁州

李�b (1490~1545)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

屠楷 (1490~1561) 廣西自治區桂林臨桂區 + 更多公元1490年出生的名人》
同年(公元1550年)去世的名人:
羅欽德 (1472~1550) 羅氏三鳳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

丁汝夔 (1497~1550) 明朝兵部尚書 山東省濱州沾化區

楊守謙 (?~1550) 湖南省長沙市

張治 (1488~1550)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

劉源清 (?~1550) 山東省泰安東平縣

朱�v�� (1475~1550) 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 + 更多公元1550年去世的名人》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